立冬后的小城,气温骤降至零度以下,冷风裹挟着寒意,肆意地扑向每一个角落,却没吹散公益人的热情和传递温暖的步伐!

11月18日,东平信息港公益协会志愿者一行四人驱车前往老湖镇梁林村。此次走访,不仅是为十户困境家庭、特困家庭老人送去生活物资,更是为了与一位在乡村振兴路上默默奉献、心系乡亲的村支书记——梁吉亮书记,共同开启这场温暖之旅。同时,也见证着村民们对此次走访的真切反应。
当我们的车辆驶入村委大院时,梁书记早已在门口等候。他身着朴实的衣服,脸上洋溢着亲切的笑容,看到我们下车,快步迎上前来,热情地与我们握手:“欢迎欢迎,这么冷的天,真是辛苦啦!”书记的这声理解,如同春风般吹进我们的心田,瞬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。

作为村书记,他即低调又谦逊,且充满力量,他是带领村民致富的种地大户,也是公益事业的热心支持者。初冬渐冷时书记个人捐赠160 余件保暖棉衣,聚焦“一老一小”帮扶计划,并与我们公益协会携手,发起了一场冬季送暖行动。他的善举,如同冬日里的一束光,照亮了困境家庭前行的路。
为了表达对梁书记为困境家庭送暖的感谢,协会特意送上以书记名字嵌名的锦旗:“吉行善举 心系一老一小;亮节高风 传承守望相助”之赞誉,恰如其分地概括了梁书记的善行与品格,彰显了他高尚的品德和传承互助精神的责任担当。
当我们郑重地将锦旗交到了梁书记手中,他动情地说:“这面锦旗不仅是对我的鼓励,更是对梁林村公益事业的肯定。我会继续努力,为乡亲们做更多的好事、实事!
之后在梁书记的引领下,支部委员梁久才、村委委员赵广珍的陪同下,我们对十户困境家庭老人做了走访。每到一户,我们的志愿者都会耐心和老人聊天,详细询问老人的生活状况,梁书记更是把每家老人都当是自己的家人一样,倾听他们的心声,还告诉老人:是东平信息港公益协会给咱送温暖来了…

在一户特困残疾老人的家中,老人行动不便,见我们进来,却依然努力地想要起身迎接我们。梁书记赶忙上前,轻轻地扶住老人,让他安心坐下。我们递上精心准备的生活物资,米、面、日用礼盒,老人感激不尽,连声说着“谢谢”。作为特困老人服务监督单位,协会秘书长尹文敏关切的询问了老人有没被照顾的情况, 老人连忙说,有,有,他们帮我洗头,剪指甲照顾的很好,那一刻,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公益行动的意义!


在另一户困境家庭里,一位年迈的老人独自抚养着患有精神疾病的孙子,一个帅气的十二三岁模样的孩子,在自我的世界里敲打喊唱,孩子父亲长年在外不回,母亲无消息,可怜的老人就这样从小看到大,生活的磨难,让老人励就了不得已的乐观,此时的天气老人还穿着单衣单裤,梁书记拍着老人的肩膀,一句:,大娘 你这样穿太冷了,要注意身体,有困难随时找我。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,说:“梁书记总是这么关心我们,是我们的贴心人啊。
真是幸福的生活都一样 不幸各有不同。
当走进一个干净整洁的院落时,大门紧闭,梁书记电话联系后,得知大娘去地里干活了,正在回来的路上,等的空隙,书记和我们简单讲了大娘的现状,原来,倘大的院子,就大娘一人,儿子意外去世多年,老伴也在去年病逝,不敢想象现在大娘一个人生活,还把整个院落,各个房间收拾的有条不紊,门口的菊花绽放鲜艳,一陇陇的菜园,生长茂盛,看到这些,心头忽地一阵难过,即便大娘热情的给我们倒茶让座,而我却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,跑到门外任眼泪掉下,看到大娘,我甚至想到她一个人的时候是怎么熬过来的…愿老天眷顾,祝福大娘健康平安,我知道有梁书记在,不仅大娘,梁林村的所有乡亲都会很好的,当然我们也会常去看望做好志愿服务!
下午的时间似乎过得很快 ,走访在一声声“大爷大娘多注意身体”声中很快度过,十个家庭的老人,甚至还有更多,老有所依,老有所养,不是文字所能记录的,而是每个做儿女留在心里的挂牵,善待老人就是善待将来的自己,就是对这个社会最好的报答!
而梁林村有着和梁书记一样的村委领导干部,用忠心赋予了百姓安全安心的生活环境,他们一心为民,年年送温暖的行动,恰似千年文脉滋养的温情画卷。从每户人家对书记的爱戴拥护,映照出亲民热心的好书记形象。这份骨子里的温暖,源于梁林文化"忠孝传家"的深厚渊源——从梁灏"状元洞"的勤学精神,到"五侯遗宗"匾额承载的家族荣耀,历史文脉早已化作村民血脉中的大爱基因。
动人的是,这份温情在村中处处流淌:村民关系如大家庭般和睦,环境卫生整洁有序,正是文化熏陶下"邻里互助"新风的外化。
这次携手书记的走访,不仅传递了冬日暖意,更让梁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温暖人心的力量这次走访活动,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梁吉亮书记的大爱精神。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与担当,什么是奉献与付出。在他的带领下,梁林村的经济定会更加蓬勃发展。
归途中,望着整洁的村道,嬉闹的孩童,和善的梁林村人,突然明白——今日走访的不仅是困境家庭,更是在传递一份从状元洞走出的文化基因:那是对长者的敬重,对弱者的关怀,对家园的守护。这份由梁氏家训孕育的大爱,正通过书记的脚步,在新时代的梁林村生根发芽。
愿公益之花在乡村这片土地上常开不败,让每一个困境家庭都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关爱。同时,我们也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公益事业中来,共同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。